在机器轰鸣的氰化工段,一号池岗位的徐银海、黄帝、苏江苹、王亚楠四名员工用一把扳手一块抹布、一把扫帚,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精益答卷。2025年第一季度,一号池岗位以“设备光洁如新、现场一尘不染、管理精细入微”的突出表现,成为三选厂首个获评“精益生产示范岗位”的岗位。
【主动作为,筑牢安全生产防线】
“问题不过夜,隐患不隔班”是一号池岗位员工的工作信条。在设备点检这一关键环节中,四名员工始终以“显微镜”般的细致态度对待每一台设备、每一条管线。某次夜班巡检中,苏江苹发现浓密池耙架压力异常,提耙未能提起,立即上报班长与工段层级,连夜协调维修班组排查,最终发现是因润滑油不足导致的隐性故障。正是这种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”的严谨,使他们在三个月内累计发现并上报设备隐患5项,自主维修小型隐患8次,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100%。
【口口相传的交接,步步到位的责任】
四名员工虽不同时在岗,但能通过三个“说清楚”确保无缝衔接。
说清楚设备状态:中心筒异响、渣浆泵转换等细节逐一交代;
说清楚处理进展:未完成事项标注具体进度和注意事项;
说清楚风险提示:结合天气变化提醒重点巡查区域。
“夜班发现回水管道阀门滴漏,已紧固螺栓并做好标记,早班需每小时观察一次。”“今日暴雨,东侧道路湿度较大,巡检时注意脚下防滑”。这样的口头交接配合简易记录,让跨班次协作高效可靠。三个月来,岗位实现问题整改率100%,交接信息零遗漏。
【扫帚下的安全防线】
设备区:扫净地面积水油渍,防止人员滑倒;
巡检通道:清理路面碎渣,确保应急逃生畅通;
排水沟道:掏净格栅缝隙,避免杂物堵塞影响防汛。
今年初春暴雨夜,夜班员工徐银海巡查时发现西侧排水沟积水异常。他打着手电俯身检查,发现水流缓慢并非雨水过量所致,而是沟底堆积着碎石和枯枝,其间混着几块被冲落的硬物。连夜清理后,排水恢复畅通。次日工段检查发现,这些异物若未被及时清除,可能随水流冲击损坏下游液下泵等设施。如今岗位旁的排水沟被列为工段“示范沟”,沟底无杂物淤积,格栅每周定时清理,确保排水通畅。
结语
一号池岗位的故事,始于抹布与扫帚,成于坚守与匠心。四名工用最朴素的工具,在擦拭设备时守护安全,在清扫沟道时消除隐患,在整理现场时传递责任。他们的实践告诉我们:真正的精益管理,不在宏大的口号里,而在每一个光洁的设备表面、每一条畅通的排水沟道、每一次弯腰清扫的执着中。这或许正是“示范”二字的真谛——于细微处见精神,在平凡中铸非凡。